戲院名稱:臺灣劇場
所在地:臺北州,臺北市壽町(1944)
定位精度:精確
營運日期(起):1935-12-02
營運日期(迄):?
可考之營運年代:1930-1939,1940-1945
建物描述:
.〔譯文〕劇場內部設施的優點是,排除了以往忽視觀看角度的平面式的觀賞席作法,採用不論從任何角度皆可望見エリラン或舞臺的方式。從側面看過去,一到三樓的觀賞席呈現傾斜坡度的形狀。再者,二樓觀賞席的左右設有長約30米、寛約20米的休閒散步走廊,部分觀賞席為包廂式,整個劇場設有地下水噴霧式的冷風設備,二樓播映室後面設有餐飲室及娛樂室,可以從觀賞席自由進出。其特殊的劇場形式是在正面玄關設置清涼的噴水池,左右往外突出的地區設置香水、花坊、撞球、咖啡等的店舗。這個作法應該受啟發於法國劇場內一般設有販賣洋物及化粧品等的百貨公司。另外,採用旋轉式舞臺,面寛及縱深有六間之多,有足夠空間做為演劇及歌舞劇表演之用。待其完成時,肯定是島都最大、最舒適的電影劇場。(《臺灣日日新報》1934-08-14)
建物現況:不存在,戰後改稱「臺灣戲院」、「中國戲院」。
陳清波,發起人(1934)
莊輝玉,發起人(1934)
張東華,發起人(1934)
陳天順,發起人(1934)
陳金木,發起人(1934)
陳九樹,發起人(1934)
張端緒,發起人(1934)
玉置康夫,設計者(1934)
臺灣劇場株式會社,所有者(1944)
臺北州合同興行會社,經營者(1944)
臺北州合同興行會社,統制會社契約書(1944)
原田芳雄,事務擔當者(1944)
《臺灣日日新報》、〈臺灣興行場組合 組合員名簿〉(轉引自葉龍彥《臺灣的老戲院》,2006)、《臺灣會社年鑑》、《臺灣銀行會社錄》、《臺灣婦人界》、《臺灣公論》、《臺灣警察時報》、《臺灣》、《臺灣藝術新報》、《臺灣邦樂界》、《臺衛新報》、《映画生活》、《演藝とキネマ》、《統計週報》、〈張哲生- 55年前,西門町的台灣戲院(中國戲院)。|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zhangzhesheng/posts/10152582313429531,2017-02-17點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