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台灣自荷蘭統治時期即有製糖業的經營,在日本統治期開始蓬勃發展,並逐漸由傳統的糖廍、改良糖廍轉型為現代化新式製糖工場,而台灣第一間新式製糖工場─橋仔頭製糖所,是由日本三井株式會社之子公司「台灣製糖株式會社」於1901年設立,而後新式製糖會社在台灣總督府的獎勵政策下如雨後春筍般大量成立;據統計台灣全島於日治時期曾出現共44間新式製糖工場。其規模、機械化程度皆是當時台灣農村地區前所未有的,為各個原為農村地區的環境、人口、經濟、地景、生活型態……帶來劇烈變革。

在1950-60年代時,台灣糖業公司更因大量外銷糖產品,成為當時台灣最大的企業。但後來國際糖價長期低迷、生產成本過高等因素,使得台灣的製糖業逐漸沒落。在1990年代時,過去曾是周邊居民就業與經濟重心的糖廠,紛紛開始裁撤、併廠,僅有少部分轉型為觀光糖廠或維持製糖得以留存;這巨大的轉變除了在地方產業結構上造成影響外,閒置廠區再利用也經常是台糖與地方政府頭痛的議題。此外,在糖廠停閉後,人們對於糖廠的記憶也將隨著時間而逐漸消逝、淡化。中研院人社中心GIS專題中心運用典藏之航空照片與老地圖,為台灣新式製糖工場留下有系統的圖像記錄,並提供各糖廠的沿革與營運歷史,作為民眾與研究者認識台灣糖廠發展歷史的地理工具與大門。

Categories